雙碳資訊|加快推進實施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

碳标識又稱碳标簽,是将經認證的産品碳足迹、碳中和等碳信息,在産品包裝上以标簽形式告知消費者的一種新型環境标識,其量化了産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内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提供數據證明。目前,全球包括我國在内已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積極發展碳标識認證制度。

碳标識又稱碳标簽,是将經認證的産品碳足迹、碳中和等碳信息,在産品包裝上以标簽形式告知消費者的一種新型環境标識,其量化了産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内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提供數據證明。目前,全球包括我國在内已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積極發展碳标識認證制度。

作爲重要的碳減排工具之一,碳标識認證制度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已融入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之中。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均提出要構建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其緊迫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碳标識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綠色發展奇迹,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推進實施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的過程中,需從三個維度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碳标識意識。

首先,深刻理解“雙碳”目标對于展現我國負責任發展中大國形象的重要意義。我國力争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既是對我國人民負責,又是對世界負責,國際社會熱切期待我國發揮更重要作用,容不得半點懈怠和僥幸。

其次,深刻認識碳标識對推進我國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作用。多年的發展成就表明,我國推廣應用碳标識已發揮多方面作用。在經濟效益方面,一批碳标簽産品既樹立了企業低碳形象,又赢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度,企業從中獲得了綠色收益;在環境效益方面,得益于碳标簽在消費品領域特别是電子産品、家用電器、農産品等消費品的推廣應用,每年促進企業實現巨大節能減排;在社會效益方面,碳标簽促進全社會樹立綠色消費理念,低碳生活氛圍正在形成。

第三,充分認識碳标識爲增創我國國際競争力所帶來的機遇。碳标識是一種綜合國力的競争。随着我國碳足迹核算和标識在生産、消費、貿易、金融領域等應用場景的拓展,必将在推動我國争取碳标簽國際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重點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和碳标識實現國際接軌和互認,從容應對進出口貿易壁壘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加快形成各層級力量共同參與的合力

推動碳足迹認證工作落細落實落地,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合力。

發揮好政府主導者和推動者作用。地方各級市場監管、生态環境、發展改革、工信、商務等部門是責任主體,在出台技術文件、推進場景應用、促進結果廣泛采信和國際互認、培育服務機構等各方面,發揮着總體謀劃和統籌協調作用。要帶動行業和企業等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主導形成共建共擔共享的協同參與工作格局。

增強和彙聚社會力量。行業協會聯盟和檢測認證行業組織、第三方“雙碳”公共服務平台、專業培訓服務機構等,要圍繞“産、學、研、用、服”,與地方政府部門、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國内外碳标簽認證機構等單位加強協作。我國首個機電産品碳标識以及茶葉、榴蓮等碳足迹标識的認證和發布,就是社會力量助力完善提升産品碳足迹專業服務能級的有益實踐。

激活企業具體實施責任。引導擁有行業代表性的重點企業,着眼增強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履行社會責任承諾,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産品碳标識認證,同步探索實踐不同場景下的涉碳類認證結果應用,形成一批企業碳标識認證與應用典型案例。

推進産品碳标識宣傳推廣及應用

總體來說,目前全社會對碳足迹、碳标識這一概念較爲陌生,尚未形成廣泛關注和行動自覺,亟待暢通“最後一公裏”。

一是加強對産品碳足迹标識的宣傳推廣。各地要結合創建低碳城市、韌性城市、“無廢城市”等契機,運用全國低碳日、質量認證宣傳周、全國生态日等時間節點,紮實開展碳标識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的主題活動,拓寬宣傳媒介、創新宣傳方式,及時發布一批碳标識認證證書,選樹一批碳标識認證典型企業,持續加強碳普惠宣傳和科普教育,讓碳足迹和碳标識深入人心。海南省探索建立綠色産品消費積分制度,湖南省嶽陽市積極開展碳積分、碳币、碳信用等制度探索,都能很好地引導居民優先采購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低碳産品。

二是拓寬碳标識産品供給渠道。國内大中型展會緊扣“雙碳”主題,創設産品碳标識專題展及專館專區,引導企業主動展示展銷碳标識産品,重點展示國内相關行業、地區碳足迹标識的發展特色、優勢及成果。推動電商平台、商超、大型批發市場等商貿流通渠道開設綠色産品和碳标識産品銷售專區,輔之以碳标識産品消費積分、碳信用制度,引導消費者優先采購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低碳産品。

三是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搭建碳足迹認證與碳标識應用平台,是加強産品碳足迹及生命周期評價與管理的重要抓手。優先聚焦“市場需求迫切、外貿壓力嚴峻、減排貢獻突出、數據收集完整、産業鏈供應鏈帶動明顯”五大類産品,具體試點工作中更突出區域産業基礎、産品特色優勢和實際情況。江蘇省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探索開展7個重點産業鏈特色産品碳标識認證,浙江省紹興市在柯橋區“國際紡都”開展全國首個紡織産業碳足迹認證試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獲授全國首個“綠鋁”碳标簽試點,爲全國各地在重點領域和成熟行業開展特色碳标識實踐作出了積極“碳”索。廣東省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建成運營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迹标識認證公共服務平台之後,四川成都、江蘇無錫等城市也陸續借鑒推出。這一舉措的推廣将幫助更多企業低門檻、低成本開展産品碳足迹标識認證,也有利于擴大産品碳足迹标識宣傳推廣和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更好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各部門、各地區要主動擔當作爲,動員多方參與,全力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推動構建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落細落實落地,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環境報

關注我們
聯系方式

電話:010-56682186

郵箱:spicc@spicc.com.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B座

Copyright © 2022 電投雲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54286.京ICP備2022011987号